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外语青年有话说:赤子归乡燃星火,泾川创业起宏图

这个夏天,我有幸跟随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赴皖南乡村开展调研。深刻感受到泾县返乡创业的蓬勃生机,这一路走来,我不仅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在田野乡间收获了成长的思考。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守金皮纸厂)

泾县皮纸厂和咖啡馆的走访给了我一种震撼。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造纸作坊里,六十多岁的师傅向我们展示如何用榔树皮制作一张宣纸。他布满老茧的双手在水中翻飞,仿佛在演奏一曲无声的乐章。但更令我动容的是那些返乡的年轻人,他们将传统皮纸与现代设计结合,在遵循古法的同时也在结合新的生产技术,从而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皮纸,经过这种技术产出的皮质质地精良,被广泛用于书画和产品包装等领域。

(图为团队成员在守金皮纸厂调研)

"宇宙是个粮仓"咖啡馆则展现了乡村的另一种可能性。这座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空间里,咖啡机的声音与窗外的蝉鸣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创办人"咖啡馆的墙上挂着本地农民的艺术作品,菜单用的是周边农户的食材,这里成了连接城乡的文化节点。看着这些青年在这里办公、聊天,我忽然明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创造一种"可选择的乡愁"——不是被迫留守,而是主动回归。

(图为团队成员在“宇宙是个粮仓”咖啡馆调研)

在与这些返乡创业者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着某种共同特质:他们不仅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愿意扎根故土,而且善于挖掘本土资源,懂得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独特优势,同时兼具对乡村传统的认知,又具备现代思维,能够灵活运用新方法激活本土潜力。他们这些特质值得我们每个大学生去学习。这次调研给我的最大启示是:乡村不需要成为城市的模仿者,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当我们在讨论乡村振兴时,或许应该少谈些"振兴"的宏大叙事,多关注"乡村"本身,那些沉淀在建筑里的智慧,蕴含在手艺中的哲学和流淌在村民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返乡创业者们最可贵的地方,正是他们懂得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而不是简单地用外来模板覆盖乡土本色。

此次深入宣城市泾县实践调研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就此完结。在这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与互动,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求,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敢,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归乡的路,也是通往未来的路。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这条路上的探索者和建设者。

(文/姚璐 图/团队实践成员)

上一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暖乡守忆”实践团奔赴宿州芜湖开展实践活动
下一篇:【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巢湖学院赴宣城市开展青年创客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探索调研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