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暖乡守忆”实践团奔赴宿州芜湖开展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在指导教师于凤、谢欢的带领下,围绕“寻迹非遗千载韵,青春筑梦振皖乡”为主题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助力家乡文化振兴发展。

守乡音续文脉,校社同心聚力

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走进芜湖及宿州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进行走访调研,系统探究当地方言的发音特点、词汇演变,深挖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记忆。实践团以“场馆研学+社区宣传”的模式,开展“方言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知识宣讲以及实践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方言地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芜湖城南实验中学、湾沚区机关幼儿园、宿州市马号社区及宿州市大泽社区。活动中以“方言画”为载体,引导小朋友们用画笔诠释方言词汇;增设方言趣味故事互动,在欢笑中熟悉发音韵律。实践团成员王俊杰表示,方言是地域文化“活化石”,此次活动既深化了文化认知,又拉近了方言与大众的距离,未来将持续让乡音文化在传承中焕新。

(图为实践团成员前往展馆参观调研)

(图为社会实践活动精彩合集)

访剧团探戏曲文脉,执巧手传非遗文化

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深入宿州泗州戏剧团与坠子戏剧团,对五位戏曲传承人深度交流访谈。泗州戏剧团刘莉团长梳理了泗州戏的发展脉络,泗州戏传承人孙梅老师以婉转唱段展现艺术魅力,用一生热爱诠释对戏剧的坚守。坠子戏剧团李琳杰团长讲述了坠子戏的生根故事与创新传播探索;坠子戏省级传承人吴亚丽老师讲述了自己与坠子戏的一生;坠子戏省级传承人李连民老师从导演视角剖析对其剧情与舞台的创新与坚守。实践团成员也参与到坠子戏现场直播,近距离感受艺术生命力。实践团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学唱经典唱段,并大方展示学习成果,在一来一往的互动里,真切品味到坠子戏独有的艺术韵味。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及戏剧现场体验)

实践团带着调研收获,前往宿州市西仙桥社区、宿州市泰康社区开展“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戏剧花旦手绢绘画制作以及古法面塑实践体验等活动,让宿州非遗文化在推广传承中焕发新彩。实践团成员王俊杰讲解泗州戏、坠子戏中的文化内涵与表演作用,介绍花旦手绢的亮相手法与情感表达功能。随后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用颜料绘制手绢,从勾勒轮廓到填充色彩,大家专注勾勒创意纹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元素;通过面塑手工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们对面塑的制作工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将成为连接传统艺术与大众的纽带,让非遗文化在实践传承中焕发生机与新韵。

(图为社会实践活动精彩合集)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让青春力量深度融入非遗传承与推广中。从乡音守护到戏曲探寻,从美食寻味再到校地合作共建,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以行动诠释担当。团队将持续深耕中华文化这片沃土,让青春之花在文化振兴中绽放更多光彩,让千年文脉在薪火相传中焕发新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集体合影)

(通讯员:王俊杰、高园奎、王丽、杨钰)

上一篇: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实践团队 深入社区开展“七彩假期”活动
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感悟|外语青年有话说:赤子归乡燃星火,泾川创业起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