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广东科技学院赴江门新会“绘梦乡野”突击队丨三江队墨染谢禾韵,彩绘振兴章

广东科技学院赴江门新会“绘梦乡野”突击队丨三江队墨染谢禾韵,彩绘振兴章

墨绘谢禾

旧墙藏乡韵,新彩绘振兴

点墙绘妙笔,谢禾焕新颜

在江门新会的土地上,谢禾村如一颗被时光打磨的珍珠,静静散发着独特光泽。当广东科技学院赴江门新会“绘梦乡野”突击队踏入这片乡野,一场与墙绘、与乡村振兴的奇妙邂逅正式开启。那些原本沉默的墙面,因调研的足迹、画笔的舞动,成为讲述谢禾故事、承载乡村振兴愿景的生动载体,每一幅墙绘都是打开谢禾密码的钥匙,让我们看见乡野里的振兴星火。

导示图里的村庄脉络

溯源:谢禾原有墙绘的乡野底色

浅绿色背景上,谢禾村导示图静静铺展。灰色道路如村脉延伸,串联起黄色屋顶的房屋、绿色树木,“谢禾村 导示图” 几个红字,标注着村委会旧址、治保室等坐标。虽曾因 “画反” 添了趣谈,却也让这张 “村庄地图” 更具温度,它是谢禾地理与人文的初印象,像一本摊开的村志,将居住分布、产业点位如小球藻公司、柑场等 一一陈列,让初来者瞬间触摸到村庄的肌理。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奏鸣 木棉山水间的诗意

高大木棉树花开正盛,蓝色山峦、蜿蜒河流、飞翔小鸟,勾勒出谢禾村外的山水长卷。这是乡村自然生态的缩影,木棉作为村头村尾的 “标识树”,见证着谢禾的晨昏与四季,墙绘让这份自然诗意永恒。

民俗烟火中的传承

舞熊罴与舞龙的墙绘,是谢禾非遗文化的生动注脚。红色熊罴、金色长龙,舞动出传统民俗的活力,那些举杆的身影,传承着新江村联合村的文化血脉,让非遗在墙面 “活” 起来,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明符号。

产业与生活的鲜活图景 舌尖上的特色名片

烧猪墙绘里,明火烧制的炭炉、金黄流油的烧猪,搭配 “皮脆肉滑” 等文字,将谢禾特色美食定格。稔强烧猪作为三江名味,承载着村民的味觉记忆,墙绘让这一产业名片走向街巷,成为吸引乡邻、游客的味觉诱饵,助力乡村产业宣传。

田园与渔业的日常

稻田里戴草帽的身影、渔业劳作的场景、荔枝黄皮采摘的画面,是谢禾产业与生活的真实写照。水稻田的金黄、鱼塘里的鱼跃、果树上的丰收,墙绘将农业、渔业这些乡村支柱产业,以艺术形式呈现,诉说着 “居住地与产业地分明” 背后的耕耘故事,彰显乡村产业振兴的根基。

绘新突击队笔下的振兴添彩 理念上墙,绘就振兴底色

“和美乡村”“整治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这些红色大字,在老旧砖墙上醒目而立。浅蓝色天空、绿色田垄的背景,将乡村环境治理、振兴发展的理念可视化。这不是简单的标语书写,而是将政府 “百千万工程” 与乡贤反哺、村民期盼融合,让 “宜居宜业” 的愿景,顺着墙绘的色彩,浸润到谢禾的每一寸土地,成为乡村振兴行动的精神指引。

风景延展,擦亮生态名片

墙绘第三段的纯风景创作,是前两段理念的诗意延伸。浅蓝色如洗天空下,绿色田垄层层铺展,与谢禾村外的小青柑田、水稻田、山峦呼应。这不仅是艺术的审美延续,更是将乡村生态优势 “绘” 出来,让路过的人看见谢禾的自然之美,以生态颜值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打造 “和美乡村” 生态名片,吸引更多目光关注这片乡野的生态价值。

赋能:突击队笔下的振兴添彩

从原有墙绘对乡村地理、文化、产业的 “记录式” 呈现,到突击队墙绘对振兴理念、生态颜值的 “赋能式” 表达,谢禾村的墙面完成了一场乡村振兴的 “艺术接力”。

文化传承的载体

这些墙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 非遗民俗、特色产业借由墙面世代流传;

产业振兴的窗口

是产业振兴的窗口 —— 烧猪、小青柑、渔业等产业,通过墙绘扩大影响力;

生态振兴的代言

是生态振兴的代言 —— 山水田园、整治后的人居环境,以艺术之美吸引人气;

组织与人才振兴的体现

更是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体现 —— 村委会牵头、乡贤助力、高校突击队参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多元力量。

谢禾村的墙绘不仅是装饰,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推动乡村在传承中发展、坚守中前行。漫步街巷,触摸的是色彩,更是振兴的温度与希望。这每一笔都书写着振兴答卷,这每一划都绘就着美好未来,谢禾村将成为可复制的乡村文化振兴样本,让乡野梦想照进现实。

在广东科技学院“绘梦乡野”突击队的谢禾村之行中,财经学院专任教师、团队指导老师于卓北带领队员们以笔为媒,开启乡村对话。墙绘串联谢禾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生态美化中生根发芽。期待更多“绘梦”行动激发乡村活力,绘出振兴华章,让谢禾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上一篇:安徽亳州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慈善实践点温情启幕 三大公益项目暖人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