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扎根田野担使命 绘就乡村新图景

阳春四月,大自然宛如一位才情横溢的画师,在广袤的大地上尽情泼洒斑斓色彩。山川大地间,洋溢着蓬勃生机。在这春光明媚的乐章中,乡村振兴宛如一曲激昂奋进的田园交响曲激昂奏响。

图为老山湾村村容村貌

在湘鄂边界的桑植县龙潭坪镇三合界村,桑植县党校教学点及龙潭坪镇党校在此挂牌运行,村民文化广场顺利竣工,村民王祥军迎来羊肚菌种植大丰收;

在湘西北边陲的桑植县竹叶坪乡金龙村,竹黄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群英洞疏通工程昼夜不停,烟苗在育苗棚里茁壮成长;

在壶瓶山下的石门县杨家坪村,3000多亩茶园迎来采摘期,茶农们如灵动的舞者,穿梭在茶树间,手指轻快地采摘着今年的第一片“金叶”;

在罗霄山脉脚下的宜章县长启村,600多亩烟地被精心修整,恰似等待播种希望的画卷。村民黄春山满怀憧憬地播下香瓜种子,也播下一个个金色梦想……

2024年,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中烟”)在第二轮乡村振兴工作中勇挑重担,与3省9县10个村结对。公司党组将乡村振兴视作“一把手”工程,明确一名公司领导分管,协调各方力量。公司办公室、党建工作部等多个部门迅速响应,组建强大的后盾支持力量。精心选派的23名驻村工作队员奔赴乡村一线,挥洒汗水。走过这一年,从“土特产”到“新产业”,从“金叶子”到“茗茶香”,湖南中烟对口的各个乡村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一张张乡村振兴新图景徐徐展开,映照着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金龙村村民收获樱桃萝卜

深挖优势 催生新业态

各驻村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三合界村,驻村工作队针对当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风貌,以“堰垭整编”历史事件为核心,打造红色教学点,省内外众多单位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仅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借助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工作队引进康蔬农业、瑞湘菌业等企业,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加工、溶洞蘑菇种植等产业。其中,桑植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通过“盆栽+地栽+示范片”的形式大力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名片。宁夏周新村充分利用好当地政府给予基层产业供销社的帮扶优惠政策,率先在全县建设运营30吨水稻烘烤项目,烘烤晚稻380余吨,延伸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为村水稻生产全产业链打好基础。

培育主体 增添新动能

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周新村借助合作社产品纳入行业特惠农产品名录优势,大力拓展牛羊肉销售渠道,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年销售牛羊肉20多万斤,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79%,合作社盈利、家庭人均纯收入均有所增长。为提升养殖技术,他们还定期邀请畜牧专家为养殖户开展培训,从饲料配比、疫病防治到科学养殖管理,全面提升养殖户的专业素养,保障牛羊肉品质与产量稳定提升。长启村则通过多样化的轮作种植,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村里种植脐橙3000余亩、烟叶550亩、油茶660亩,水田实行烟稻轮作600余亩、水稻油菜轮作800余亩,旱土实行玉米、蔬菜、瓜果轮作700余亩,带动了更多村民就业致富。

打造示范 强化新带动

各驻村工作队以乡村产业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延伸。三合界村依托 “一园三基地”建设,即产业园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湘鄂边界特色体育赛事基地,完成相关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量游客与学员,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

金龙村成立“桑植县金叶红色文化有限公司”,按照三星级酒店的软硬件标准,组织引导村民创办特色民宿3家,并由村合作社统一经营。通过精心打造民宿环境,提供特色农家美食,全年承接各种团队活动2000余人次,村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老山湾村充分发挥比邻祁阳城郊优势,通过打造“芙蓉王”葡萄采摘园、乡村钓鱼场、荷花观赏长廊,主动融入城郊生活经济圈,如今成为市民就近、方便、舒适的生态休闲出行地,初步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长沙关刀新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协助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果园基地,不断增加村级的经济发展后劲。

图为老山湾的“芙蓉王”葡萄采摘园

惠农联结 共享新成果

各驻村工作队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引导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经营联盟,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三合界村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魔芋种植,农户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种植过程中赚取劳务费用,年底根据合作社盈利参与分红。同时,通过“盆栽+地栽”的创新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魔芋产量与质量,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周新村针对黄花菜产业种植散、加工难、销路窄的问题,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农户集中种植;合作社负责加工与销售,统一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模式,农户种植、合作加工、集中销售融为一体,利益共享,形成合力。在丰收季节,合作社组织村民加班加点进行黄花菜加工,制作成干菜、罐头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有效解决了销售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图为宁夏吴忠周新村黄花菜基地

创新驱动 推动新升级

各驻村工作队通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乡村产业效益。杨家坪村引进优质茶叶品种后,邀请农业专家现场培训,从茶树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统一管理标准,全面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引入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对茶叶进行精细化加工,生产出多种档次、多种口味的茶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推动3000多亩茶叶收入大幅提升。此外,通过与茶文化旅游结合,打造茶园观光、茶叶采摘、手工制茶体验等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茶叶生产过程,感受茶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附加值。长启村探索烟稻轮作耕种模式,在烟叶采摘后种植水稻、蔬菜。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况,减少病虫害发生,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实施“一地两用、一地双收”,既守住了村民的“粮袋子”,也富裕了乡亲们“钱袋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双赢之路。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三合界村的王祥军,原本在外务工,在驻村工作队的诚挚邀请下,回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金龙村的赵新田,返乡后在工作队支持下,发展羊肚囷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长启村的黄春山、老山湾村的肖竹林等种植能手也纷纷回乡创业。驻村工作队还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果树修剪技巧到农产品电商运营,从畜禽养殖疾病防控到手工编织工艺,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让村民们掌握了更多实用技术,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面向未来,湖南中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村民携手奋进,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为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刘少云)

上一篇:浙江兰溪和平社区:情暖夕阳 共庆生辰
下一篇:医路寻光悟初心,青春践诺护安康——川北医学院赴夹江县中医医院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