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暮春时节,北疆大地和风轻拂,暖阳高照。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四托里社区的活动广场鸟语花香,杨柳开始吐絮,果木正在孕育果实。第五师八十四团司法所将咨询台搬进社区,搬到居民身边,一场别开生面的 “法律问诊”正在进行,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民生问题 “摆上台”:家长里短皆是法治课堂
“我的土地流转的租金迟迟拿不到,该如何解决?”“工程结束了,劳务工资却没有发放到位,要怎么追讨?”“如何防范校园欺凌,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一大早,居民们带着生活里的“急难愁盼”围拢过来,问题涉及土地流转、劳动欠薪、校园欺凌、婚姻财产等家长里短。“您看这里,租金支付时间写得清楚,对方逾期超过 30 天就构成违约,《民法典》第 721 条规定……”司法所干警和普法宣传员耐心细致的解答像剥洋葱般层层展开,把法条变成了听得懂的“白话”。
对症开方 “传实招”:一案一策破解维权难题
针对农民工的欠薪困扰,人民调解员翻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用红笔圈出关键条款:“您得先保存好工牌、考勤记录、微信讨薪记录,这些都是打官司的‘硬通货’。如果对方还是拖着不给,我们可以帮您申请法律援助。”
职工群众咨询遗产继承的问题,人民调解员从“情理法” 三重角度分析:“您女儿的赡养义务和继承权是两码事,法律既保护您的财产权,也提倡家庭和睦,建议先和孩子们坐下来聊聊……”普法志愿者们不仅解答法律条文,更是手把手教居民留存证据、撰写诉状、申请调解,把 “纸上的法” 变成“手上的招”。
面对群众提出的婚姻家庭、劳务纠纷、物业矛盾、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司法所行政干警和普法志愿者们耐心倾听,采用故事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细致解答,并现场指导维权途径。“多亏司法所的年轻同志们教我收集证据,这下知道怎么处理邻居的占地纠纷了!”居民王女士拿着司法所干警手写的法律建议连连道谢。活动现场还发放《民法典百姓读本》《法律援助指南》等宣传资料100余份。
法治春风“拂人心”:答疑解惑更播撒信任
半天的咨询台前排起过30 余人的“小长队”,大家带着疑惑来,揣着明白走。活动结束时,工作人员留下的不仅是一本本《民法典》手册,更是 24 小时在线的咨询电话。“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有问题知道去哪问、怎么解决。”居民张大姐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
此次普法进社区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对法律普及的知晓率,更是通过“普法+服务”的创新模式,搭建起司法行政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法治精神真正浸润民心。
下一步,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司法所将持续推进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职工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团场、连队、社区每一个角落,为辖区和谐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侯宝成 孙双喜 刘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