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向阳村深入贯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求,创新构建"3455"微网实格治理体系:理清"社区总网格党委—一般网格党支部—专属网格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建立四大上墙工作机制;联动"五社"资源力量;开展"建设微场景、组建微队伍、做好微服务、满足微心愿、打造微品牌"五微治理行动。通过网格发展,形成"网格议事角"等微品牌,带动200余名居民参与治理。在治理层面,网格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一、社区基本情况
向阳村辖区内共14个村民小组,3个一般网格、20个微网格,向阳村目前有健全的微网格制度,微网格员对于自身职责定位清晰,在日常微网格工作中也认真负责,不过对于微网格员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建立不是特别深厚,希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网格化治理为切入点,积极引入社会化服务机构做好微网实格工作的意见收集、队伍培育、活动开展等,以法治赋能网格,以创新驱动工作,不断提升社区网格化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阵地打造-建设网格展示阵地
网格展示阵地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在党建引领下,社区运用网格三级体系,打造网格议事墙,并公开社区网格员信息,社区网格工作展示,社区文化活动宣传等内容,上墙四大向阳村网格工作机制,增强网格化管理的透明度和居民参与度,促进网格员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基础上推动网格治理精细化、居民参与常态化、服务供给精准化。
多方协同-五“微”资源聚能
社区网格工作不仅在于网格员自身,更多是社区多方包括外在资源的使用。向阳村网格工作打破条块分割,以网格为纽带实现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及居民等各方资源合力写作,通过盆景企业优惠商品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工作(商社共建)、居民志愿服务、社区自组织作用发挥、网格资源的联动等深化社商、居社联系,实现资源高效聚合、问题联动解决。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群策群力”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升级。
(三)能力提升-自我赋能
在过程总,社区网格员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政策理解力、问题解决力和服务执行力,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系统性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外引内育同时社区也对标先进,开拓治理思路,参访学习其他社区优秀的治理经验,与当地网格员交流互动,探讨痛点与解决方案,启发创新思维,借鉴可行模式。通过“培训+参访+实践+反思”的闭环赋能,逐步让网格员不断突破能力边界,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三、工作成效
(一)、社区资源的参与。共发动向阳村1处盆景园,3户商铺参与到社区化境美化工作,社区100余名居民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同时也带动亲自家庭参与到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率增加,让居民更清晰的了解到社区网格工作,社区活力激发。
(二)、治理效能提升。网格员队伍能力全面增强,网格员自身与居民的沟通更顺畅,且居民有找网格员处理事件的途径,居社关系提升。
(三)、服务精准触达.打造网格议事墙1处,开展各类网格活动12场,惠及居民579人次,满意度达98%。
四、特色亮点
1. 党建引领“双线融合”。线上“网格群”即时响应需求,线下“议事角”共商治理难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 积分赋能长效激励。通过前期是深化社区居民联动,促进居民对社区网格工作的参与,后社区也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通过参与次数累计,兑换生活用品、盆景绿植等奖励,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3. 社企联动创新路径。通过“社区合伙人”概念,撬动企业资源反哺社区,形成“治理提升—环境优化—经济增收”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