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柳江街道祝国寺社区第八居民小组内,随着12名“祝国寺帮帮团”志愿者集结完毕,这场酝酿一个月的“春日社区焕新”行动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社区首个完全由居民自主策划实施的环境提升项目,这场行动标志着基层自治力量在祝国寺落地生根。
自2024年起,在成都市光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指导下,祝国寺社区通过8场“居民自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逐步培育出一定的自治土壤。经过居民代表们的反复讨论,“成立互助小组”的构想逐渐清晰——从确定“帮帮团”名称、制订工作章程,到采购专业工具、设计行动方案,居民们通过实际行动,完成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3月29日9时整,光盐社工督导韦老师部署任务并提醒安全事项后,志愿者们兵分三路展开“三维扫描”:环境组沿主干道推进,手持夹钳和垃圾袋,弯腰清理人行道缝隙的烟蒂,俯身拾取绿化带深处的包装盒,连排水沟边缘的碎玻璃都不放过;安全组手持专业电锯和高枝剪,对9棵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进行“微创手术”,既保持了树形美观,又消除了枝干压线、遮挡信号灯、剐蹭过往行人和车辆等问题。
清掏组则逐段排查小组内的排水管网。“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的行动理念,贯穿在每个细节中。在汽修厂转角处,65岁的龙师傅突然蹲下身,十字锄探入排水栅的底部,“找着了!”随着他用力一拉,一块拳头大的混凝土块应声而出。金属与石壁的碰撞声中,沉积的腐叶污泥被逐一清除。这支平均年龄58岁的清淤小队,用铁锹与锄头,让淤塞多日的排水沟重新恢复通畅。
午时阳光穿透新修剪的枝桠,在焕然一新的路面上织就光斑锦缎。据活动结束后统计,本次行动共清理垃圾2车(约120公斤),疏通排水沟渠近百米,处理树木安全隐患23处。”社区变得更敞亮、更安全了!路过的居民们都忍不住点赞。而此刻的帮帮团成员已聚在社区议事厅,将行动数据录入自治档案——那些浸透汗水的记录本上,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