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蓼兰镇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以“信用积分”为抓手,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人居环境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建”转变,走出了一条“信用赋能、全民参与、长效管护”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构建信用治理“主心骨”
蓼兰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以村党支部为责任主体,组建由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组成的信用议事会,负责积分评定、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党员包户”“网格联户”等形式,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率先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并动员群众主动认领公共区域管护任务。党组织通过定期召开信用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共治格局。
积分赋能,激活群众参与“内生力”
创新制定《人居环境信用积分管理办法》,明确“门前三包”“庭院美化”“志愿清扫”等6大类20项正向赋分标准,以及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5类负面扣分清单。积分评定采取“日常巡查+集中评议”方式,由信用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组成考评组,每月入户检查评分,结果张榜公示。积分与“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挂钩,对高积分家庭授予信用标识牌,优先推荐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并组织积分兑换“道德银行”服务(如农技培训、健康义诊等),让群众在“面子”和“里子”上双受益。
共建共享,织密长效管护“责任网”
以信用积分为纽带,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一是建立“信用+志愿”机制,各村组建环境整治志愿队,村民通过参与公共区域清扫、绿化维护等活动获取积分,形成“义务劳动—积分积累—荣誉激励”良性循环。二是推行“网格化包联”模式,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网格,由积分高的家庭牵头担任网格长,带动周边农户常态化维护环境。三是开展“信用承诺”行动,引导村民签订环境整治承诺书,将履约情况纳入信用档案,通过“红黑榜”公示强化自律意识,逐步形成“户户争优、人人参与”的治理氛围。
文化引领,培育文明乡风“新生态”
蓼兰镇以文化浸润为抓手,推动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互促共融。一是立榜树典型,设立“信用积分榜”“善行义举榜”,每月公示先进家庭及典型事迹,结合“最美庭院”评选颁发流动红旗,以荣誉激励促行动自觉;二是宣教润民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道德讲堂”,组织积分标兵、乡贤能人讲述整治故事,编写《人居环境三字经》等通俗口诀,通过墙绘、广播等载体传播诚信理念;三是结对促共进,推行“1+N”文明帮扶机制,由高积分家庭结对指导后进户整理庭院、清理卫生,同步开展“小手拉大手”行动,发动学生监督家庭卫生习惯,带动家长参与村庄清洁;四是晒比增动力,通过村务栏、微信群动态展示整治前后对比,组织村民观摩先进户庭院,以“看得见的变化”激发“比学赶超”热情,让爱护环境逐步成为村民的行动习惯。
蓼兰镇将以巩固深化“信用+环境”融合机制为主线,持续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升级。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用积分应用场景,逐步衔接垃圾分类、乡风文明等领域,构建多维度、可持续的乡村治理生态,同步强化村民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培育自治组织、搭建共商共议平台等方式,引导群众从“参与治理”向“主导治理”转变,让信用理念更深融入日常、环境整治更长效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蓼兰镇人民政府 张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