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八旬伉俪的“生命之约” 青梅竹马到白首偕老 最后一份“情书”献给医学

4月16日,长沙市天心区红十字会迎来一对特殊的访客——86岁的王爷爷和87岁的奶奶。两位白发老人郑重递交了手写的遗体器官捐献申请书,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医学事业的支持。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最终升华成一份延续生命与希望的崇高奉献。  

青梅竹马到白首偕老 初心源于孙子的医学梦

王爷爷与奶奶的故事始于童年。两人是同乡,小学同学。从两小无猜到相濡以沫,他们携手走过近80年风雨。谈及捐献遗体的初衷,奶奶动情地说:“孙子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学生,他告诉我们‘大体老师’如何帮助医学生成长。我们老了,还能为医学做点事,值了!”2020年,深受触动的老两口便手写了一份捐献志愿书,但因信息不畅未能正式提交。近日,他们通过社区了解到天心区红十字会的渠道,决定圆梦。  

 

公益组织暖心响应 志愿者以乡音传递敬意

天心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与长沙市精诚公益服务中心获悉后迅速行动,不仅准备了鲜花和纪念品,还特意招募了一对与老人同乡的年轻夫妻志愿者。当天下午,志愿者唐文芝(化名)用熟悉的乡音与老人畅谈往事,从家乡变迁到求学经历,氛围温馨而庄重。在确认老人意愿坚定且家属支持后,志愿者刘可儿协助他们签署了《湖南省遗体、角膜捐献自愿书》,并填写了捐献联系卡。  

“大体老师”精神代代相传 大爱之举点亮生命之光

遗体捐献被称为“医学事业的无声基石”,捐献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王爷爷夫妇的孙子曾与家人分享:“每一位‘大体老师’都是医学生的第一位手术导师。”这一理念深深影响了全家。天心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二老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真谛。”  

王爷爷夫妇的善举不仅为医学教育提供宝贵资源,更对社会传统观念提出了温情而有力的挑战。精诚公益服务中心呼吁:“希望更多人关注遗体器官捐献事业,让生命在奉献中焕发新的光彩。”  (供稿单位:长沙市精诚公益服务中心 通讯员 刘玉芬 龙兴)

上一篇:非遗之花绽社区 文化薪火共传承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联合新华网共同发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倡议活动
下一篇:考试大师再获认可!荣获“中高考技巧提分行业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