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研究揭示农业绿色转型中技术推广新路径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调研团队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历经6个月,深入黑龙江、河南、江苏、四川四省,通过收集586份有效问卷及开展 102 例深度访谈,首次系统地揭示了我国农业绿色转型进程中广泛存在的 “技术回旋镖” 现象,即农户在政策激励下尝试采用新技术后,又重新回归传统耕作模式的问题。

研究表明,自2024年《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导意见》实施以来,绿色技术采纳率总体上有了显著提升。不过,区域适配方面的挑战十分突出。在四川丘陵地带,受地形条件制约,滴灌技术的推广成本较平原地区大幅增加,翻倍的成本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普及。而在黑龙江的万亩稻田,虽然规模化技术理论上具有适配性,但大型农机设备存在“半个月作业、全年闲置”的情况,设备利用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

此次调研创新地勾勒出农户在技术采纳方面的四种类型:

持续采纳型:这一类型多为种养大户。他们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善于把握政策红利。例如,东北某家庭农场借助智能监测设备,实现了40%的节水成效,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达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

行为锁定型:以山区一位63岁老农为典型代表,其表示“宁信祖传锄头,不信 PPT 技术”,深刻反映出传统耕作习惯的强大惯性,使得新技术在这类群体中推广难度极大。

中途退出型:由于各地气候差异显著,部分绿色技术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中途退出的农户往往在尝试新技术过程中遭受了经济损失,且缺乏相应的保险支持,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新技术,回归传统模式。

策略适配型:部分农户展现出创新思维,发明了“关键期化肥 + 平时农家肥”的组合使用方式,以最小的成本满足了绿色认证要求,在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保障了自身经济效益。

针对调研所发现的技术复杂难操作、效果滞后、推广悬浮化、市场断链这四大核心矛盾,研究团队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三阶闭环系统:构建“需求诊断-技术适配-效果反馈”的动态运行机制。在村级层面设立服务站,实时监测技术应用数据,通过智能预警系统自动触发干预策略,确保技术能够持续、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区块链+元宇宙赋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绿色农产品全流程溯源体系,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同时,借助元宇宙技术打造虚拟农场,模拟技术应用场景,帮助农户直观了解新技术效果,降低其试错成本。

梯度风险补偿:开发“技术应用保险 + 专利收益分成”的组合工具,为小农户提供为期三年的风险兜底保障,解决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时的后顾之忧。

项目负责人指出:“这项研究首次将政策激励、技术特性与农户行为进行系统性耦合分析,为破解农业绿色转型中的技术推广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与可行路径。”此次研究成果有望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江西湖口:奏响“江湖交响曲” 打造"江湖会客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