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欢乐“三月三”
4月13日,演员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表演节目。 连日来,广西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欢庆三月三传统佳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看。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4月13日,演员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表演节目。 4月13日,演员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表演节目。 4月13日,演员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表演节目。 4月13日,演员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表演节目。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5广州举办“粤剧文化推广季”
4月13日,观众参观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 当日,粤剧文化推广季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据介绍,本次活动将一直持续到8月底,期间将推出粤剧传统服饰展、粤剧主题讲座、情景式展演、粤剧基本功展示、非遗在校园成果演出等活动。 新华社发(许建梅摄) 4月13日,人们观看粤剧传统服饰秀。 4月13日,观众参观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 4月13日,演员展示粤剧服饰。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4-04-15多彩“三月三” 浓浓畲乡情
4月11日,台湾同胞在首届三月三连马民族文化节上表演高山族舞蹈。 当日,以两岸一家 福籽同心为主题的首届三月三连马民族文化节在福建省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举行。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4月11日,首届三月三连马民族文化节上进行畲族传统婚嫁民俗表演。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2图片故事|缂丝手艺人:“拨来梭往”间传承丝绸“雕刻”技艺
4月9日,申涛在位于营口市的家中进行缂丝作品创作。 辽宁省营口市55岁的申涛是营口非遗项目申氏缂丝的传承人,师从国家级非遗缂丝传承人王金山。20多年来申涛一直从事古代缂丝文物复制、缂丝新产品开发和缂丝技艺研究。他以独特的匠心将古老的技法与现代艺术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缂丝作品。 缂丝是一种经纬交织的丝织工艺品,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且作品无法复刻,有着一寸缂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2上海:逛国风市集 展华服魅力
4月11日,华服爱好者在逛国风市集。 当日,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其中的国风市集在上海世博源热闹开场。除了精美华服、国风文创、非遗工艺等摊位外,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参与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包括国风市集、华服巡游、中华文化展演、华服韵典等。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4月11日,华服爱好者在国风市集上挑选饰品。 4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2社区开设歌咏班,焕发幸福“银龄”新风采
在《礼记乐记》中曾记载乐以治心,血气以平,现代也有个流行说法,称唱歌是一项有节奏的体内按摩。浙江省兰溪市云山街道金钟岭社区为丰富网格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在雅致云山党群服务中心开办歌咏班。 今年,社区邀请到教学经验颇丰的周航英老师来执教。课上,周老师通过唱歌发声理论详细地讲解了人体发声器官是如何运作的。现场的学员已渐入佳境。老师继续抓住大家的兴致,深入浅出地说了几个科学的发声技巧,以身示范,通过慢速
日期:2024-04-12上芭加紧排练 准备献演“上海之春”
4月9日,在上海芭蕾舞团,《大地之光》的演员们在排练。 连日来,上海芭蕾舞团加紧排练,为接下来的演出做准备。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主体演出项目之一,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大地之光》将于4月10日、11日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4月9日,在上海芭蕾舞团,《大地之光》的演员们在排练。 4月9日,在上海芭蕾舞团,《大地之光》的演员们在排练。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1广西融安:江上打铁花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传统会期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中,非遗技艺打铁花精彩上演,闪烁的铁花在夜空中倾泻而下,如同绚烂的烟花雨,场面颇为壮观。 2024年4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民间艺人在表演打铁花。CICPHOTO/谭克兴 摄 2024年4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民间艺人在表演打铁花。CICPHOTO/谭克兴 摄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4-04-11巧手妙做树皮画
这是陈氏树皮画传承人陈瑞明制作的树皮画局部(4月10日摄)。由陈瑞明传承的陈氏树皮画制作技艺是河北省承德市非遗项目,该技艺以树皮为主要材料,辅以苔藓、干花、树叶等,通过刻、雕、烫等技法制成立体山水画。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责编:宫辞] 4月10日,陈氏树皮画传承人陈瑞明在河北省隆化县家中对树皮画进行修饰。由陈瑞明传承的陈氏树皮画制作技艺是河北省承德市非遗项目,该技艺以树皮为主要材料,辅以苔藓、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1喜迎“三月三”
4月8日,人们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龙湖广场演唱山歌。 农历三月三将至,广西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喜迎佳节。 新华社发(廖光福 摄) 4月8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学生在迎三月三活动上欣赏手工作品。 4月8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苗家小镇小学,师生载歌载舞(无人机照片)。 4月8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0千城百县看中国丨河北徐水:传统工艺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在中国已有80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制作过程主要有掐丝、粘丝、点蓝、烧蓝、打磨等工序,每道工序都须用心雕琢,不同手法甚至匠人不同的心境都会影响其形态。来自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师艳峰,从事景泰蓝制作30余年,他在传承古法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改良,创作的作品琳琅满目,流光溢彩。同时,他以家庭微工厂发展景泰蓝工艺品制作产业,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喜欢景泰蓝,也让这项独特的非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4-04-10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课
4月8日晚,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Q版娃娃制作课程的夜校学员们在看老师讲解示范。 4月8日,上海市民艺术夜校2024年春季班开课。今年春季班在全市的250个点位开设680门课程,招收学员约1.6万名。课程内容包括非遗体验、艺术入门、生活美学、职场技能、文体结合等,12节课的学费500元。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办于2016年,聚焦社会大美育目标,通过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的方式,在晚间时段服务18岁至55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10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在山东曲阜举办 “一起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本报记者 金 晨 文/图 图为二〇二四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启动仪式上的雅乐展演。 4月2日至3日,由山东省台办、济宁市人民政府、至圣孔子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2024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300余名嘉宾齐聚孔子故里,诵经典、品民俗,崇敬往圣先贤、共叙同胞亲情。 海峡两岸拥有相同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公祭黄帝典礼、公祭孔子大典等活动吸引众多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根谒
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4-04-09诗意中国丨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
4月8日,在贵州省黄平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正贵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加工银饰。 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我国自古就有使用银质饰品的传统,在贵州黔东南,造型精美、款式多样的银饰是苗族女性盛装时重要的装饰。 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申报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该县共有非遗传承人42名,银质饰品年销量达10余吨,年销售收入650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4-04-09新华全媒+·老街故事|南京小西湖街区焕新记
拼版照片:上图为小西湖街区堆草巷改造前的民居(资料照片);下图为改造后的小西湖街区堆草巷(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过去的民居已成为共生院。共生院是利用院落内居民搬迁的房屋释放部分空间,增加功能性设施,改善留住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同时植入新业态,形成和谐共处的共生院落。 小西湖街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核心区域,串接夫子庙与门东历史街区。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年久失修的老旧街区。如今,经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09中华名楼——山西永济鹳雀楼
(大门外迎宾广场、假山) 鹳雀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名扬天下。 鹳雀楼是黄河流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永济古称蒲坂,毗邻秦豫,南依中条,西临黄河,是祖国腹地,处黄河中游。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人类初期的社会形态最早形成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 永济在历史上的一个最繁荣昌盛
日期:2024-04-09山西永济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位于永济市西12公里的峨嵋塬头,据史料记载,隋初已有,再往前还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院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发生在这里。剧以寺而生,寺因剧而名,普救寺也就随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向往和追慕的爱情圣地。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反复兴废。现在的普救寺是85年以后重新修复的,修复前仅存舍利塔、三眼佛洞、几通碑碣。景区于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期:2024-04-08海南海口:观展览 度假期
4月6日,观众在海南省博物馆观看苏轼主题文物展。 清明假期,不少游客来到位于海口市的海南省博物馆,参观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感受文博魅力。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4月6日,观众在海南省博物馆观看苏轼主题文物展。 4月6日,观众在海南省博物馆观看苏轼主题文物展。 4月6日,观众在海南省博物馆观看苏轼主题文物展。 4月6日,观众在海南省博物馆观看苏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08浙江金华:千年贡茶焕发新生 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
云雾缭绕的金华山鹿田村的婺州举岩茶基地(无人机照片,4月7日摄)。 婺州举岩茶产于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山鹿田村一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鲜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制茶技艺以炒为主、以烘为辅。2022年,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一个子项目,与西湖龙井、长兴紫笋等浙江名茶共同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相关农业部门、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4-04-08云南曲靖:千年爨文化在活态传承中发展
新华社昆明4月7日电(记者严勇)兴字头(兴的繁体字为興)、林字腰,大字底下有火烧。清明节假期,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图书馆,四川游客郑欣边唱着童谣,边给孩子贴上了一张爨字形状的彩绘图案。 没多久,郑欣上小学的孩子就能将笔画多达30笔的爨字写出来。感觉很有趣。她说,一次简单的彩绘就可以让孩子记住略带神秘感的爨文化。 云南曲靖第二小学的学生在上爨体书法课(1月30日摄)。新华社发(傅保中 摄)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4-04-08
